01龐大人口:鋪就銀發經濟的堅實基礎
銀發經濟,是指在人口老齡化加深和老齡社會加劇背景下形成的專門為銀發人群消費服務的產業集群和經濟活動,銀發經濟產業體系具有多元化和多樣化特征,涉及面廣、產業鏈長,幾乎覆蓋國民經濟行業的所有類別。
人口老齡化是總人口中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和老齡化水平不斷升高的動態過程,既有挑戰也有機遇,銀發經濟恰恰就是人口老齡化機遇的體現。從全生命歷程視角看,老年人度過生產性年齡段轉為純消費者,老年人口增加意味著社會撫養負擔加重;然而,從經濟需求視角看,人口老齡化水平攀升,老年人口比重越來越高,老年人成為經濟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消費群體,其消費需求構成成為影響經濟總需求的重要因素。
200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3億人,老齡化水平超過10%,進入老齡化社會,同時也啟動了人口老齡化的快速鍵。承上啟下,中國人口老齡化具有典型的“五超”特征:一是規模超巨,老年人口數量在2020年2.64億人基礎上倍增至本世紀中葉5.2億人,位居世界第一,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潛在老年消費市場;二是速度超快,老齡化水平將在2020年18.7%的基礎上再翻一番多,達到40%以上,邁入超老齡社會,老年人從社會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央,老年消費需求從社會總需求的次位走向主位;三是水平超高,本世紀中葉及之后,老齡化水平始終維持在40%以上,將躋身于全球高度老齡化國家行列,老年需求和消費成為社會需求和消費的主流;四是形態超穩,本世紀中葉以后的社會將維持超老齡社會形態,形成穩定長久的規模型消費需求;五是差異超大,老年人口的區域、年齡、健康、收入、類型等內部差異巨大,造就多元性、多樣性的消費需求。
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深刻的、長遠的和全面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當然也是包括老年人口在內的所有年齡段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規模不斷擴大且成為社會主體的老年人口需求奠定了發展銀發經濟的重要基礎。
02走向藍海:消費需求造就巨大潛在市場
人口兼有生產者和消費者雙重屬性,作為生產者為經濟運行提供勞動力資源,只存在于生命周期的某個階段;作為消費者,消費行為貫穿于全生命周期。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和系統性影響是人口與經濟關系的底層邏輯。不可否認,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系統帶來勞動力稀缺、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社會撫養負擔加重等壓力,但是越是困難,越要珍視機會。一方面,從消費的角度看,規模越來越龐大的老年人口群體是經濟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潛在消費群體,最終將成為促進消費和擴大內需的主體。另一方面,伴隨老年人口代際更迭,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受惠于改革開放紅利的“50后”“60后”“70后”初富群體,正在遞次步入老年人行列,相比出生于戰爭年代、物質匱乏年代的“30后”“40后”前輩,新老人的消費觀念、消費能力、消費習慣、消費偏好、消費方式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產生新消費需求,構筑老齡產業新業態,孕育銀發經濟新藍海。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及指標體系研究》預測,至2030年,中國老年人口消費總量約為12-15.5萬億元人民幣,約占屆時全國GDP的8.3-10.8%;到2050年,老年人口消費總量將擴大到40-69萬億元,約占當時全國GDP的12.2-20.7%。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預測,在人均消費水平中等增長速度背景下,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為19.1萬億元,占總消費比重為27.8%,占全國GDP的比重為9.6%;2050年銀發經濟規模為49.9萬億,占總消費比重為35.1%,占全國GDP的比重為12.5%,兩個研究機構的預測結果不謀而合。與此同時,中國老年人口數量,2025年將達到3億人,2033年超過4億人,2049年越過5億人,在本世紀70年代以前一直是全球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固有的以老年人口規模巨大為基礎的潛在消費市場轉化為以消費實力為基礎的有效消費市場是問題的關鍵。一句話,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中國既有全球規模最大的老年消費群體,還有全球規模最大的老年消費市場,為銀發經濟開辟了廣闊的潛在發展空間。
03科學布局:營造銀發經濟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