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播出“陪診師:大需求,如何嚴規范?”主題節目,著名主持人白巖松,連線采訪了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陸杰華、副秘書長高宏,系統的報道了陪診行業的現狀,并展望了陪診行業的發展。
醫療陪診員培訓情況介紹
4月22日當天,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發布了“關于舉辦第十期‘醫療陪診員’培訓的通知”,記者向高宏了解醫療陪診員培訓相關情況。
高宏表示,醫療陪診員的參培人員,一是陪診行業的從業者;二是沒有任何從業經驗,但想從事相關工作的“小白”;第三類是護士。
高宏介紹說:醫療陪診員每期培訓費為1980元,這個費用是醫療陪診員線上課程、線下考試、未來兩年內繼續教育的整體費用。
高宏還表示:學會要求參培學員在畢業前,必須簽訂承諾書,承諾不參與任何掛號服務,不當“黃牛”,這是陪診服務的底線。
如何看待陪診師的職業空間與行業前景?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陸杰華表示:陪診師能否成為“銀發經濟”或者老齡服務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取決于四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社會化,二是市場化,三是產業化,四是標準化。只要這四個要素聚集起來,就能推動養老陪診服務成為一個很有前景的產業。
三、低收入群體的醫療服務如何更好兜底保障?
陸杰華認為:對于有陪診需求,但購買力又比較低的這部分老年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在政府工作方面。要劃定特定的群體,將陪診服務納入到普惠性的服務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解決陪診服務的問題。
在醫院方面。應提供具有可及性、可支付性、便利性、一站式就診服務。
在社區方面。應用好社區養老管家,通過加強對社區養老管家的工作推進,為老年人提供的陪診和其他一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