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正值草莓柿子的采收期。文登區宋村鎮菜農于水波帶上采收裝備鉆進大棚,看著掛滿枝的果子長勢喜人,干勁十足。“按照現在的長勢年產量能達7500公斤以上,畝產值應該在17萬元左右。”隨著家家悅生鮮加工配送有限公司的貨車抵達,當天棚中100多公斤草莓柿子將搶“鮮”上市。
“我們種完、摘完就有來收的。”在宋村鎮,像于水波這樣“不愁賣”的菜農在全鎮共有1300多戶。文登區宋村鎮2022年成功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這個遠近聞名的“菜園子”不斷越階升級,成為“國字號”農業產業強鎮。
宋村鎮能夠拿下“國字號”認可的背后秘訣之一,便是依靠“合作社出人運作、菜農提供蔬菜、公司入村收菜”的新模式。“這種模式是依靠鎮域龍頭企業家家悅生鮮加工配送有限公司與蔬菜合作社開展的深度合作,讓菜農在家門口即可完成蔬菜售賣。”文登區宋村鎮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新模式已將2000多畝大棚納入規劃體系,幫助菜農年增收4500萬元。
康菜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員工正在打包草莓柿子。紀哲?攝能順利達成合作,一粒良種是關鍵。走進康菜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記者嘗一口紅中帶青的草莓柿子,脆甜多汁。“這個品種叫京采八號,比尋常柿子甜度更好,口感也是一流的。”該合作社負責人張健新說,這兩年鎮上蔬菜種苗育繁推試點項目成效顯著,已有10多種果蔬“精品種”經過標準化育苗設施不斷試驗、改良,培育出品質更佳的種苗,陸續推廣到田間地頭。
文登區與宋村鎮從山東大學等高校引進的7名鄉村振興首席專家,也來到“田間把脈”,實地指導應季和反季大棚種植,幫助引進改良普羅旺斯等10多個西紅柿優良品種,畝產平均增加15%以上。
為做精“菜園子”,這樣的例子在宋村鎮并不少見。近年來,宋村鎮以52個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基礎,整合50余個種糧大戶、40余家農資點和10余家配套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立覆蓋鎮村兩級的昌豐農業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流轉土地2.12萬畝,發展訂單農業,花生、豇豆、黃瓜、西紅柿等農產品不僅在省內暢銷,還遠銷日本、歐盟等國外市場,發展鎮上訂單農民8000多名,年均收入達到3萬多元。
如何讓農業產業強鎮的“招牌”愈發響亮?宋村鎮實施了有機蔬菜標準化種植基地提檔升級項目、凈菜(生鮮)加工與智能配送項目以及威海文登·宋村現代化蔬菜產業園區項目,全力培育集良種繁育、標準化種植、產地初加工、倉儲物流、品牌營銷等于一體的蔬菜產業鏈。
眼下,前往宋村鎮運輸蔬菜的貨車往來穿梭,全國各地訂單量日益增多,宋村鎮推出一系列政策保障“菜籃子”物豐價穩。“年前來了一場雪,我們立馬組織清雪隊伍連夜清雪,保障運菜車輛通行。聯絡員與種植戶、供應商專職做好溝通對接,保證產銷銜接。”宋村鎮相關負責人說,從良種選擇、種植技術到銷售渠道,宋村鎮每一環節都下足工夫,讓“菜籃子”與“菜園子”聯系愈發緊密,蹚出了一條農業產業強鎮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