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民政部舉行2024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老齡工作司副司長張曉峰,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中國老齡協會權益保護部主任、一級巡視員劉增瑞出席發布會,回答記者提問,一起關注↓↓
《人民日報》記者
請具體介紹一下今天上午舉行的新時代“銀齡行動”啟動活動的有關情況。 張曉峰: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促進“銀齡行動”拓面升級、提質增效,擦亮品牌,形成聲勢,引導廣大老年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今天上午,民政部、全國老齡辦、中國老齡協會共同舉辦了新時代“銀齡行動”啟動活動。 啟動活動上,全國老齡委向全國廣大老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發出了倡議,號召廣大老年人參與“銀齡行動”,做新思想的傳播者、新理念的踐行者、新征程的奮發者和新風尚的示范者;發布了“銀齡行動”標識和志愿服務隊隊旗;啟動了全國“銀齡行動”信息服務平臺和全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部分“銀齡行動”志愿者代表進行了發言;對開展好新時代“銀齡行動”作了部署,強調要加強數字賦能,完善工作措施,做到量質齊升,實現參與主體更加廣泛、服務內容更加豐富、品牌形象更加響亮。全國老齡委各成員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廳(局)、部分全國性涉老社會組織和“銀齡行動”志愿者代表參加了啟動活動。 今天上午的啟動活動后,我們還開展了“銀齡行動”對口支援工作,首批協調了10個省份簽訂對口援助協議,援助省份之間將加強老年人才交流,在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衛生等領域開展跨省援助。同時,今天正式上線運行的全國“銀齡行動”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了“銀齡行動”網上信息查詢、服務鏈接和事項辦理等功能,將進一步促進供需對接、信息共享、集中宣傳,為廣大“銀齡行動”志愿者做好服務保障。 新華社記者 今天上午“銀齡行動”啟動活動上,同步上線了全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請介紹一下這個平臺的特色,以及下一步建設發展的考慮? 李邦華:民政部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為了促進養老服務資源供需高效對接,讓養老服務更加可及、可感,今年重陽節試運行全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今天上午,在“銀齡行動”的啟動活動上,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平臺堅持適老化設計理念,通過五大功能“一站式”服務,努力打造成各地養老服務政務平臺的總樞紐。主要有五個方面的特色:一是政策資訊一目了然。平臺匯集各級民政部門發布的養老服務法律法規、政策文件、標準規范、辦事指南等實用信息,方便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及時掌握政策動態,更好地調整服務策略,提升服務質量;方便社會公眾“一站式”了解養老領域惠民利民政策措施。二是養老地圖一鍵查找。平臺匯集了全國超過40萬家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助餐點的點位信息,以圖文形式進行展示,讓社會公眾可以直觀了解到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的整體情況。三是場景呈現一網統攬。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準確、詳實、全面的養老服務資源信息,清晰展示每個養老服務站點的概況、空余床位、服務項目、入住價格和要求、特色服務、咨詢電話等內容,讓養老服務資源供需雙方能夠更加高效地對接。譬如老年人家屬想為老年人尋找合適的養老機構,可以通過選擇區域、機構性質、醫療條件、機構位置等信息,快速篩選出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信息獲取的效率顯著提高。四是服務事項一站辦理。隨著與省級服務平臺完成對接,平臺將實現在線辦理養老服務津補貼申領、養老機構備案等業務,進一步方便群眾,提高辦事效率。五是雙平臺一鍵互鏈。全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與全國“銀齡行動”信息服務平臺已經實現了一鍵關聯,社會公眾可以輕松地在兩個平臺之間切換。老年人在實現“老有所養”的同時,也可以參與社會活動,實現“老有所為”。 平臺試運行以來,社會關注度很高,日均訪問量超過15萬次,累計訪問量已接近550萬次。這期間,社會各界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推動平臺不斷完善優化。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民政信息化“一盤棋、一張網、一體化”的整體布局,持續完善平臺建設和應用,以信息化賦能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數據信息,優化展示內容,豐富老年人能力評估、合同網簽等功能模塊,推動手機端上線應用,不斷提升使用體驗感,增加辦事便利度,讓應用“熱起來”。二是加快推動平臺與地方養老服務系統對接,通過部省兩級協同聯動,實現數據互連、業務通辦,讓數據“跑起來”,業務“動起來”。三是加強與全國“銀齡行動”信息服務平臺內容共享,推動實現兩個平臺間數據互通,推動實現養老服務機構的志愿服務需求信息與銀齡志愿者的服務供給信息有效對接,讓不同平臺“連起來”。 《法治日報》記者 據了解,“銀齡行動”已經開展了20多年。此次啟動的新時代“銀齡行動”與以往相比,有什么創新之處? 張曉峰:為了開展好新時代“銀齡行動”,今年9月,全國老齡委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銀齡行動”的指導意見》,對新時代“銀齡行動”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銀齡行動”升級拓展、提質增效。 與以往的“銀齡行動”相比,新時代“銀齡行動”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參與主體更加廣泛。把參與主體從老年知識分子拓展到全體老年人,提高老年人參與“銀齡行動”的廣泛性,努力讓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均有參與“銀齡行動”的機會。二是行動內容更加豐富。把行動內容從智力援助、技術幫扶為主,拓展到“銀發巡邏”、兒童托管、互助養老、全民參保、扶殘助殘、探訪關愛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參加“銀齡行動”。三是需求導向更加明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銀齡行動”與國家所需、人民所盼緊密結合,努力在推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鄉村振興、科教興國、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等國家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四是開展形式更加多樣。把“銀齡行動”從線下活動為主拓展到線上線下相結合,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創新活動載體,激發“銀齡行動”新活力。五是規模質量同步提升。堅持擴大覆蓋面與促進高質量發展并重,做好“銀齡行動”的組織保障和監測評估工作,提升專業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著力構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總臺央廣記者 我們了解到,老齡協會組建了“銀齡行動”志愿服務隊,請介紹一下這支隊伍的有關情況,有沒有哪項活動給您留下過深刻印象?另外,據您了解,全國各地的“銀齡行動”志愿服務團隊中,您覺得哪些做得比較有特色? 劉增瑞: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回信精神,全面落實全國老齡委《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銀齡行動”的指導意見》,廣泛組織動員老年知識分子開展“銀齡行動”示范性活動,帶動老年志愿服務活動,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中國老齡協會組建了“銀齡行動”志愿服務隊。 這支隊伍,依托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具體組織,主要是以開展智力援助、參與基層治理、社會服務等為主要內容。團隊成員由自愿參加中國老齡協會組織開展的“銀齡行動”公益活動的老年志愿者組成,原則上年齡在55到70歲之間,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具體包括全國“銀齡行動”公益形象代言人,以及在教育、科技、農業、文化、衛生健康、體育等領域的專家志愿者。這些志愿者熱心公益事業,平時各自在所在單位和社區做志愿服務,中國老齡協會組織開展重大“銀齡行動”時,大家自愿報名參與。團隊成員的主要職責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精神。第二是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第三是發揮專家志愿者優勢,積極參與“銀齡行動”,助力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第四是動員老年人積極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移風易俗、糾紛調解、文教衛生、體育健身等活動,參與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為社區治理做貢獻。目前,這支以知名專家志愿者為骨干的隊伍已初步建成,人數已達到300名。 志愿服務隊開展的很多活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今年7月,我們在烏蘭察布搞“銀齡行動”志愿服務活動,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原專家組成員、全軍平衡針灸治療培訓中心原主任王文遠,以79歲高齡主動請纓,要求參與義診并傳授平衡針灸技術,被傳為佳話。各地“銀齡行動”志愿服務活動也是開展得有聲有色。最典型的是“滬疆銀齡行動”,上海是開展“銀齡行動”最早的地方,至今已經堅持了21年,共組織十九批次、426人次老年志愿者,支援了新疆5個地州市、16個縣市,累計服務185家單位,形成了長效機制,積累了豐富經驗,得到受援地干部群眾、老年志愿者和社會輿論的廣泛好評。還有四川,在全國首個發布省級的老年志愿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召開四川首次老年志愿服務大會;組建老年志愿服務隊伍4662個,注冊人數達90萬人;建成了全國首個省級老年志愿者服務網絡平臺。應該說,各地做得比較好的案例還有很多,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我們也想借這次新聞發布會,借助媒體呼吁廣大老年朋友積極加入“銀齡行動”志愿服務團隊,廣泛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讓老年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快樂。 《光明日報》記者 請問目前全國“銀齡行動”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情況如何?具體可以發揮什么作用? 劉增瑞:今年9月印發的全國老齡委《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銀齡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互聯網+銀齡行動”服務模式,實現“銀齡行動”供需網上辦理。根據這一要求,我們積極鼓勵各地搭建“銀齡行動”服務平臺,有效拓寬“銀齡行動”參與渠道。目前,全國“銀齡行動”信息服務平臺已在今天上午正式上線。 全國“銀齡行動”信息服務平臺是一個服務于全國老年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集政策與信息發布和志愿服務供需雙方資源對接于一體的平臺。該平臺設置了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專題,深入宣傳各地學習貫徹總書記回信精神的舉措成效。同時還提供四個方面的信息服務:第一個方面是銀齡新聞。這一欄目主要發布中央領導同志對“銀齡行動”的指示精神,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有關部門出臺的“銀齡行動”的政策措施,幫助廣大老年志愿者及時學習掌握方針政策;第二個方面是銀齡動態。這一欄目主要向社會公眾系統全面介紹國家及地方各層面的“銀齡行動”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開展的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展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時代風貌;第三個方面是銀齡風采。這一欄目主要是系統展示教育、科技、農業、文化、衛生健康、體育等六大領域“銀齡行動”項目實施情況,方便社會各界了解和監督;第四個方面是銀齡服務。這一欄目主要是發布志愿服務事項、供需雙方信息,展示示范項目,并提供“銀齡行動”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注冊、項目申報、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老齡人口基礎數據查詢等服務功能。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平臺運行情況,不斷優化完善信息發布和網上服務等功能,同時為全國各地“銀齡行動”平臺建設提供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撐,爭取實現全國“銀齡行動”信息服務全覆蓋,為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老年志愿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中國老年報》記者 新時代“銀齡行動”的目標是什么?下一步,還有哪些重點工作要做? 張曉峰:按照全國老齡委印發的指導意見,新時代“銀齡行動”的總體目標是:2024年,全國老齡委有關成員單位、各省級老齡委要做好“銀齡行動”籌劃安排,推動“銀齡行動”有序啟動,各省級民政廳(局)、老齡辦至少開展1項主題活動。到2026年,“銀齡行動”規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斷提高,成為長期開展的老年志愿服務項目。到2028年,“銀齡行動”機制健全、制度完備、管理規范,成為我國老年人社會參與、老有所為的重要品牌。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下一步,民政部、全國老齡辦、中國老齡協會將進一步健全“銀齡行動”工作組織協調機制,發揮好全國老齡委議事協調作用,形成左右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鞏固拓展智力援助“銀齡行動”。把“銀齡行動”融入東西部協作和省域內區域協調發展,廣泛動員教育、科技、農業、文化、衛生健康、體育等領域的老年知識分子參與。二是創新開展基層治理和社會服務“銀齡行動”。結合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鼓勵有條件、有意愿的老年人以志愿服務形式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移風易俗、糾紛調解、文教衛生、體育健身等活動。三是把“銀齡行動”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更多領域。引導全國性涉老組織開展“銀齡行動”,培育和發展一批專業化、有特色、層次高、規模大的項目,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四是有效拓寬“銀齡行動”參與渠道。充分利用老年人原單位、所在社區的有利條件,培育壯大“銀齡行動”隊伍,為有意愿參與“銀齡行動”的老年人提供機會。五是提升“銀齡行動”管理服務水平。強化“銀齡行動”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管理,做好注冊認證、志愿服務記錄和證明出具等工作,普及老年志愿服務知識,做好志愿者安全保障。六是加強“銀齡行動”品牌建設。開展全國“銀齡行動”典型案例征集活動,宣傳“銀齡行動”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先進事跡,展現老年人老驥伏櫪、向上向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