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根本遵循,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等為基本依據,以增強全社會的人口老齡化國情意識為出發點,以開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促進老齡事業和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廣大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根本目的。”
?
對于為何開展老齡化國情教育,吳玉韶提出,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在我國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這既是新修訂的老年法中的明確規定,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性和特殊性需求,又是對全社會的一個補課性的教育,體現出我國老齡事業發展的緊迫性。十九大提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養老領域表現的尤為突出,概括為一個字“缺”,既缺資金、設施、隊伍、人才等,更缺思想、理念等。人口老齡化認識上存在以下誤區:
?
第一個誤區:對人口老齡化機遇和挑戰認識不足。人口老齡化既是嚴峻挑戰,特別是我國情況更為特殊,但也有機遇,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成果,是“成長的煩惱” 。關鍵在于做好準備,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
?
第二個誤區:把人口老齡化簡單理解為老年人問題,把老年人問題簡單理解為養老問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結構性、深遠的,不只是老年人問題,更不只是養老問題,最根本的是經濟問題;
?
第三個誤區:把人口老齡化看成是部門工作、業務工作。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個部門工作,不是一項業務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涉及當前和長遠,需要“黨政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應對人口老齡化“人人都是責任人,人人都是參與者,沒有旁觀者”;
?
第四個誤區:把養老看成是政府的事,看成是老年人的事,其實養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和個人都有責任,政府的主要責任是建機制、保基本、兜底線;
?
第五個誤區:把老年人看作“負擔”和“包袱”。老年人具有豐富的閱歷、智慧、經驗優勢,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資源,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力量。
?
談到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的實踐,吳玉韶指出,我國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特別要突出全民教育,內容上倡導形勢教育、政策法規教育、成就教育、孝親敬老文化教育、積極老年觀教育五項,受眾上應特別重視對黨政干部、青少年、老年人三類重點人群的教育,逐漸在全社會形成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社會氛圍和國情教育觀。其中,黨政干部重點進行老齡形勢和政策法規的教育,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進黨校、進行政學院、進各級班子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導干部首先要了解人口老齡化的國情;青少年則重點進行孝親敬老文化教育和全生命周期養老觀的教育,要把教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同時從中青年開始做好思想、身體、資金方面的養老準備;對老年人需重點進行健康老齡觀、積極老齡觀教育,樹立自尊、自強、自立、自愛的積極健康科學的老齡觀、養老觀、養生觀,特別是積極的學習觀和參與觀。
?
最后,吳玉韶指出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的方式上,應發揮好主題宣講、集中宣傳、文化活動、文藝創作、創新形式五種方式,做好組織領導、協同配合、檢查督導三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