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展模式有效提升學會綜合能力
南京老年學學會
??
????近年來,南京老年學學會圍繞市委、市政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工作部署,從提升自身綜合能力著手,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贏得學會更大發展為目標,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在創新中求作為,在作為中求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發展模式。
一、案例背景
????21世紀的中國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成為巨大的社會風險。南京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之一,老齡化的形勢十分嚴峻。2018年末,?60歲以上戶籍老人約146.8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1.07%,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而且呈現出增速快、高齡化、空巢化、獨居化的顯著特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養老服務需求,成為當前南京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南京老年學學會作為以老齡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團體,如何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轉化弱勢,大力提升學會的綜合能力,更好地承擔起新時代賦予學會的重要使命和職責,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老人?南京老年學學會深刻地認識到,必須打破封閉式的學會發展模式,走開放、合作、共贏、協同發展之路。
二、主要做法
1. 瞄準共性目標,合作項目聚焦化
共同的目標,凝聚成合作各方的統一意志,是合作協同發展的前提和靈魂。學會通過深入的跟蹤調研把握各個時期南京養老服務業的熱點、難點、痛點和各方的關注點。如,2017年,學會對南京城鄉1000名老年人和1000名老年人子女進行了問卷調查,對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服務志愿者組織等進行了走訪和座談。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如何滿足老年人日益迫切的精神需求和如何運用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提升養老服務效率和品質等問題成為政府、學者、養老服務組織和相關企業、老年人的共同關注點,成為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共同目標。聚焦于共性目標,學會將老年精神關愛和智慧養老作為近兩年開展合作的重點方向,合作項目的發起得到了廣泛的相應,一拍即合。
2. 合縱連橫,合作主體多元化
老年學研究和為老服務活動涉及老年學、社會學、心理學、老年教育、老年文化等眾多學科,需要政策、人才、資金、場地等保障條件。南京老年學學會走合縱連橫之路,打破學科、行業邊界,大力拓寬合作范圍,匯聚了多元化的合作主體。
一是政會互動。加強與老齡辦、社科聯、民政局等相關涉老部門的聯系聯絡,積極承接政府任務和課題,爭取工作指導和必要的政策、資金支持。
二是會會聯動。學會主動與各級相關學會、協會等社會組織密切合作,聯合進行課題研究、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活動。縱向上,與江蘇省老年學學會及其相關專業委員會、江蘇省人口學會等省級學會,玄武詩詞學會等區級學會上下聯動;橫向上,與南京老年大學協會、南京市社會福利服務協會等攜手互助。
三是會校(所)聯合。學會密切聯系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金陵老年大學、江蘇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充分借力于其科研優勢、人才優勢,打造學術交流精品項目,推動學會各項研究和學術活動的提檔升級。
四是會企聯手。學會與南京俏樂一族老年文化交流中心、秦淮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等諸多為老服務企業保持著長期的密切合作關系,聯手舉辦各種學術交流和為老服務活動,并且在相關企業建立了學會的研究基地,從而為學會的理論研究與服務實踐相結合,促進研究成果的在地轉化提供了實踐基地和物質基礎。
3. 不拘一格,合作方式多樣化
在合作過程中,南京老年學學會不求所有,但求所為,以合作項目的實施效果為目標,依據開放、合作、共贏發展的原則,從項目的具體特點、各合作方的比較優勢和劣勢出發,不拘一格,選擇最為合適的方式進行合作,形成了多樣化的合作方式。
一是以發包或承接課題的方式,合作開展理論研究。如,2014年,圍繞創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城市的要求,學會確定了《改革與創新南京社會養老服務體制機制》、《南京市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財務規劃》等四個研究課題,分別發包給南京市委黨校、南京財經大學等高校;2017年,與南京市益民社會服務中心合作,承接了市老齡辦的《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研究》課題;2019年,學會獨立承接了江蘇省老年學學會的《老年精神關愛人才隊伍建設研究》課題,與東南大學合作,聯合承接了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南京智慧養老政策和服務體系研究》。
二是以聯合主辦的方式,合作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和為老服務活動。例如,2018年,在市老齡辦的指導下,與南京市老年大學協會聯合主辦了老年大學建設與發展論壇。2017—2019年,南京老年學學會與眾多單位聯合,連續三年分別以“文化養老?公益與創新”、“文化養老?樂齡與健康”、“文化養老?品質生活”為主題主辦了較大規模的文化養老系列高峰論壇。在聯合主辦過程中,學會充分發揮作為老年學研究、交流平臺和紐帶以及與南京各養老服務實踐領域關系密切的優勢,承擔了整體方案策劃、關系協調以及全過程實施的主導性任務;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發揮其學術站位高、聯系廣等優勢聘請了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北京、天津等地高水平的專家學者作主旨報告,保證了論壇的前沿性和高水準;南京老年大學協會、南京社會福利服務協會等組織了南京的老年教育和文化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參與論壇研討,凸顯了論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色;俏樂一族老年文化交流中心等企業則為論壇的成功舉辦提供了資金、場地、設備等物質條件。
三是以協辦的方式,助力養老服務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在這種合作方式中,學會或是承擔活動策劃、指導的職責,或是以學會的研究成果參與研討交流和培訓工作,或是為活動征集論文、聯系邀請參與者、宣傳造勢。如,協助江蘇省學學會老年精神關愛專委會舉辦了“老年精神關愛主題交流會暨老年精神關愛精品服務項目分享會”、“老年精神關愛創新服務與發展研討會”。?2014年—2019年,連續六年參與了“南京中老年養生文化藝術節”的策劃指導工作。
四是以設立研究基地的方式,構建長期的合作關系。如,學會與南京俏樂一族老年文化交流中心合作,建立了“老年文化研究基地”;與江蘇三槐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智慧養老實踐與研究基地”。
4.?強化聯系紐帶??合作關系穩固化
????合作共贏,協同發展是南京老年學學會具有戰略意義的發展模式,與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建立長期穩固和諧的合作關系是保障這一發展模式具有可持續性的關鍵。
一是通過人員相互任職和決策機制,從學會內部強化合作紐帶。學會將高校和科研院所相關院系、相關涉老社會組織、養老服務機構和企業的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聘為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黨支部成員,定期召開會長擴大會、常務理事會和支部會議,共同研究學會的工作計劃,大大增強了他們對學會的歸屬感和推動所在單位與學會開展合作的主動性,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學會開展合作的協調成本和各種人為障礙。
二是建立聯系交流制度,強化外部合作紐帶。學會與市老齡辦?江蘇省老年學學會及其相關專業委員會等定期進行走訪交流或召開工作交流會,就工作計劃和合作意向進行溝通與協商。例如,2019年初,學會與江蘇省老年學學會老年精神關愛專委會召開工作交流會,商議了2019年的合作框架和內容,確定了南京老年學學會承接省學會課題研究和共同開展老年精神關愛社會服務的初步意向。
三、初步成效
開放、合作、共贏發展的學會工作模式,使得南京老年學學會得以匯聚多方、多元的力量作用于學會自身建設和各項工作,有效彌補了自身的弱項,大大提升了學會的綜合能力,增強了學會工作的凝聚力。
1.提升了學會的理論研究能力。2017—2019年,學會完成了《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研究》、《南京智慧養老政策和服務體系研究》、《南京老年精神關愛人才隊伍研究》等6項課題研究。課題相關成果在國家部委、國家級學術團體、江蘇省和南京市獲得各種獎項11項,其中,全國老齡辦老齡政策調研優秀成果獎1項,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學術大會優秀論文獎4項,江蘇省和南京市社科界學術大會一、二、三等獎4項,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南京市社科決策咨詢二等獎1項。
?????2.提升了學會的學術交流能力。2017—2019年,學會成功主辦和協辦了各種層次的學術論壇和研討會11場,內容涵蓋老年精神關愛、智慧養老、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和老年健康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很好的學術效應。其中,2017—2019年連續舉辦的三屆文化養老系列高峰論壇,不論是學術水平和規模上都具有較高水平,學術交流的范圍不僅面向南京和全國,更是擴大到了中國港澳臺地區和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
3.提升了學會的社會服務能力。2017—2019年,學會成功主辦和協辦了8項為老社會服務活動,其中,既有?“南京老年文化藝術節”和“老年精神健康廣場咨詢”等面向全市老年人的服務活動,也有深入社區和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愛與陪伴進社區”、?“歡度中秋、喜迎國慶”老年精神關愛系列活動等,還有著力于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老年精神關愛服務培訓”。這些社會服務活動深受老年人和養老服務機構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
4.擴大了學會的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學會堅持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工作模式,開展了多項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活動,學會的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大大提升,吸引了多家媒體的關注和報道。2018—2019年,學會的各項活動在人民網、中國社會科學網、新華網、南京日報、揚子晚報、紫金智庫網、江蘇老年學研究、南京社科信息等12家媒體報道30余次。其中,文化養老系列高峰論壇引起了人民網、新華網、南京日報、揚子晚報等國內各大媒體的關注,被譽為“對中國文化養老產業提出了一個富有研究性的方向”;“養老服務?智慧共融”主題研討會則因其內容的務實、接地氣,吸引了中國社會科學網的關注,詳細報道了研討會的主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