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陂素有"陶瓷之鄉"、"白玉城"美稱,更有"青花瓷之鄉"美譽。高陂鎮是大埔最早的陶瓷產地,宋代以前已有陶瓷生產,早在元、明代已相當發達。據考證,高陂鎮最先辦廠制瓷的有堯溪、窯溪等村莊。在漫長的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一整套瓷雕傳統手工制作技藝。
大埔高陂瓷雕傳統手工技藝具體可分為五大工序:
(一)煉制瓷泥,這道工序可具體分為采瓷土、放車碓、踏泥、洗泥、干泥。
(二)制坯雕刻成型。制胚成型只制作出大概模型和尺寸;雕刻成型,這道工序可具體分為定型(三維的確定)、構造人物角色(將平面圖角色雕刻立體模型)、用毛筆修洗。
(三)顏料制作,瓷雕作品上色技術具體分為顏礦料的挑選、研磨成漿、調配色漿。
(四)上色,主要畫頭部開眼最為重要,開眼是人物雕塑的也是最關件部份,有喜、努、哀、樂等表情要做的到位,然后衣服色彩要分老、中、青、兒童的不同。
(五)高溫燒制,將做好的瓷雕裝進匣缽放進窯中起火燒制,在窯中經過氧化還原的窯變磁化后冷卻出窯。
大埔高陂瓷雕傳統手工技藝在高陂鎮傳承了700多年,它是歷代瓷業工人用智慧和汗水長期積累、總結而成,是科學與實踐的結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瓷雕傳統手工技藝已逐漸被注漿成型的低溫漆彩、潮彩、廣彩等所代替。因此必須對傳統瓷雕手工技藝進行搶救和有效地保護,使傳統瓷雕手工技藝得以保留和傳承。
2019年創作設計的《迎春童趣》作品榮獲第十二屆廣東省陶瓷藝術創作設計新作品評比暨第十一屆廣東省陶瓷藝術精品展金獎;2019年創作設計的《翰墨筆香》作品榮獲第十二屆廣東省陶瓷藝術創作設計新作品評比暨第十一屆廣東省陶瓷藝術精品展金獎;2018年被大埔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