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第一輯》一書
作者:趙寶華
全國老齡辦原副主任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原常務副會長??
老年階段的4大優勢:
第一,經濟穩定甚至富裕的優勢。從社會生活的一般規律看,機會是向青年人傾斜,而財富是向老年人集聚。中國新時代的老年人,一般都有來自社會的退休金、養老金、家庭收入和往日積蓄,城市老年人往往更加富庶,擁有或多或少的資產。
第二,時間充足的優勢。擁有大量閑暇時間和支配自己生活的高度自由,今天吃什么,明天做什么,后天玩什么,自己說了算。想誰,就約!喜歡,就買!困了,就睡!正如孔子說的,可以“隨心所欲不逾矩”。
第三,經驗和智慧的優勢。老年人具有豐厚的人生經驗和人生智慧,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在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上說,“非洲有句諺語,一位老人去世,就是一座圖書館的焚毀。老年人的經驗是世界的寶貴財富”,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和力量,甚至可以說,持續發展離不開老年人。
第四,享受生活的優勢。人過花甲,既沒有了工作壓力。也沒有了生活壓力,可以充分享受生活,包括享受回憶,享受思想,享受安靜,享受自在,享受興趣,享受旅游,等等。
人生百年,有5個20年。第一個20年求學為主,第二個20年事業為主,第三個20年最為忙碌艱辛,單位、家庭、老人、子女、社會、工作都要兼顧,唯有第四個20年是無牽無掛、具備金錢、時間、健康三大條件,是一段享受生活的田園牧歌般的黃金時段。
英國和美國社會學家的一項涉及80多個國家200萬人的聯合研究表明,在不同國家,不同人身上,幸福感隨年齡的變化走勢驚人相似。人一生的幸福感呈U型曲線,年輕時和年老時最快樂,中年最不幸。“谷底”大約在44歲。
現代社會競爭加劇,給中青年人帶來巨大壓力,事業壓力,家庭壓力,人際關系壓力,許多人得了綜合疲勞癥和焦慮癥,甚至過勞死。中年人面臨許多困惑,有的患上憂郁癥,個別人甚至自殺。2012年3月16日,人大39歲海歸教授、化學系主任曹庭炳在校園內跳樓身亡。2013年年,人大文學系教授余虹也跳樓自殺,她遺言中說:“自殺不易,活著更難”。
從總體上講,老年是一段美好的人生路程。著名作家余秋雨在《關于年齡》一文中寫道:“老年是如詩的年歲。”“在一般情況下,老年歲月總是比較悠閑,總是沒有功利地重新面對自然,總是漫步在回憶的原野,而這一切,都是詩和文學的特質所在。老年人可能不會寫詩或已經不再寫詩,但他們卻以詩的方式生存著。看街市忙碌。看后輩來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綠,——
當然,也必須看到老年階段的劣勢和困難。
矛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周大新今年初出版了一本20萬字的小說《天黑得很慢》,出版后備受矚目,原因是觸及了人類的一個世界性主題,老齡社會的困境和老年階段的特殊風景,特殊風景可概括為五種。
第一種風景,是陪伴身邊的人越來越少。父輩、祖輩的親人大都已離你而去;同輩多已自顧不暇;晚輩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即便妻子或丈夫也有可能提前撤走,陪伴你的,只有空蕩蕩的日子。你必須學會獨自生活和品嘗孤獨。
第二種風景,是社會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小。不管事業曾怎樣輝煌,人如何有名氣,衰老都會讓你變成普通老頭和老太太,聚光燈不再照著,你得學會安靜地呆在一角,去欣賞后來者的熱鬧和風光,而不能忌妒抱怨。
第三種風景,是前行路上險情不斷。骨折、心腦血管堵塞、腦萎縮、癌癥等,都可能來拜訪你,想不接待都不行,這個剛走,另一個又來,直把你折磨得力氣全無。你得學會與疾病共處,帶病生活,視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無一點疾病,想重新生龍活虎是不可能的。
第四種風景,是準備到床上生活,重新返回幼年狀態。母親最初把我們帶來人世,是在床上;經過一生無所不能的奮斗,最終還要回到人生原點———床,去接受別人的照料并準備騎鶴西去。
第五種風景,是沿途的騙子很多。很多騙子都知道老人們口袋里有些積蓄,于是想盡辦法要把錢騙走,打電話、發短信、來郵件,試吃、試用、試聽,快富法、延壽品,總之,一心想把錢掏空。對此得提高警惕,捂緊錢包,別輕易上當。
綜合起來,老年旅途的負面特征主要是:
(1)、社會舞臺變小,趨于社會邊緣化,朋友交往核心化。
(2)、面臨不適應社會快速網絡化智能化的種種尷尬和焦慮。
(3)、必須承受兩人世界或最后獨居的空巢困境。
(4)、必須面對衰老和疾病。
(5)、最終要告別人生。
周大新講的五道風景,很多老人并沒有做好面對的準備。正如法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捷克裔法國人,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作者)說的,“老人是對老年一無所知的孩子”。
總之,老年人生是一段美好但又充滿不確定性的特殊旅程,認識和把握這段路段正反兩個方面的特征,對爭取晚年美好生活至關重要。
國情教育大講堂???
《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第一輯)》是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暨中央和國家機關離退休干部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前15講的內容精華,大講堂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衛健委、全國老齡辦、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主辦,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承辦,是一場高規格的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活動。
大講堂以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幸福老年人為主題,緊扣人口老齡化形勢、老齡政策法規,并由老齡政策法規的執行者和制定者、國際國內有著重要影響力的老齡智庫專家、學者,以及在營養、心理、運動、中醫養生、慢病調理等諸多領域的一線知名專家組成。國家衛健委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吳玉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心血管知名專家洪昭光、胡大一等百余位領導和專家,都是大講堂宣講團成員。
《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第一輯)》,除了可以享受文字閱讀的樂趣外,還可以掃描書中的二維碼,通過音頻、視頻的形式同步看書、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