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第一輯)》
范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
1?只能吃純天然無污染食物
現在所有東西都漲價了,但食品上漲速度是相對非常緩慢的。十年以前雞蛋什么價,現在還是什么價,波動是有,但大體保持平穩。相對于其他行業,農民種田的收入,包括食品行業工人的工資,都是偏低的。人們對食品和農產品的價格特別敏感,質量要求卻很高。在這種情況下,讓你去種地,種蔬菜和水果,你會比現在的農民生產出更加物美價廉的產品嗎?
目前我國各類商品的抽檢中,食品類的合格率已經高達百分之九十多了,明顯高于各類商品的平均水平,可消費者還是不滿足。水果甜了,說放了增甜劑;酸了,說放多了化肥;顏色變了,說是轉基因;大了,說用了膨大劑;小了,說土壤肥料太差。沒有蟲子,說殺蟲劑放多了;有蟲子,說太惡心。
添加劑、殺蟲劑對人體有沒有害呢?嚴格說來,只要按照食品安全法規所規定的品種和劑量標準來使用,那就不用過度擔心。
不要指望所有食品都是純天然的、無污染的,因為在世界上,就沒有一個完全沒有污染的環境,只要檢測方法足夠精確,即便南極的野生魚蝦中都能檢測出各種污染物。在這種情況下卻指望農產品絕對沒污染,不現實。
像德國,非常講環保吧,有機食品也很發達,可他們在自己的喝的水里,仍然檢測出了各種人類經常吃的藥,以及各種污染物。美國也是,95%的食品都能檢測出農藥來,但檢測出來就代表超標嗎?超標的只有5%而已。要真的要求食品中絕對沒有農藥、沒有化學污染,我們大概只有餓死一條路了。
2 健康食材吃得越多越好
食物和藥物一樣,都遵循毒理學的基本原理,每一類食物都有合適的數量。吃的食物數量和比例不合理,長期而言,就會造成健康損害。
張悟本當年說吃綠豆有好處,有人吃完腎衰竭了。因為他建議的量太大,3斤綠豆煮一鍋湯。如果一個人把它喝掉,劑量大概是日常喝綠豆湯的30倍。雖說綠豆本身是合格食品,這么吃會不會出問題?比如說,吃一片安眠藥能夠讓人睡得挺好,早上起來很愉快,一下子把30片安眠藥全吃了,您早上起得來嗎?
同樣,大米飯沒毒,一頓吃5碗試試,長期而言血糖血脂不出問題才怪。吃肉也是如此,一兩肉沒事,不等于每天吃一斤肉也沒事。原因是什么?就是過量了。
3?轉為素食一定更健康
除了不要過度追求純天然無污染食物外,還要注意個性化飲食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基因、身體狀況、營養狀況是不同的,對別人適合的飲食,卻不見得對你也合適。
舉個例子: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因為飲食習慣不好而患上了很嚴重的心臟病,嚴重什么程度?醫生跟他說:如果飲食習慣再不改變,半年就掛了。后來當克林頓改成純素食以后,身體狀況一下就好轉了。
不過,克林頓吃素身體變好,并不代表你吃素身體也能變好,因為克林頓身體不好的原因,是蔬菜雜糧吃得太少、油炸食品、肉吃得太多的緣故,在這種情況下,吃一段時間的純素是有益的,但這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
印度就有30%多的人是素食主義者,但研究發現,他們患心臟病的并不比那些雜食的人少,而且肥胖的人也不少,這就說明:素食本身并不是解決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靈丹妙藥。
素食有健康的吃法,也有不健康的吃法;正如吃肉有健康的吃法,也有不健康的吃法。薯片可樂油條都符合素食標準,但它們并不健康。僅僅炒一個素食概念是沒意義的。
4?高價食物一定營養好
現在還有這么一種現象,好多人對天價的食物情有獨鐘,認食物價格越高,營養價值越高,對燕窩、松茸等等趨之若鶩,認為貴的就是對的,貴的就是好的,貴的就是自己最需要的,高價食物真的就是好食物嗎?顯然不是。
食物的營養價值跟價格沒有任何關系,關鍵在于你需要什么。所謂窮有窮的營養,富有富的營養。
對很多高收入人群來說,海參、鮑魚各種海鮮隨便吃,價格親民的雜糧、青菜反而是他們最缺的營養食物。
同樣,一種營養可以用高價食品來供應,也可以用日常的食物來供應。比如說,人家喝大麥青汁來補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你未必需要喝大麥青汁,每天吃夠各種綠葉菜就能達到同樣效果,甚至更好。
最明智的方式是,找個靠譜的營養師,讓他們評估一下自己的飲食,缺什么營養素,缺哪類食物,就重點補充什么,不要因為別人吃什么而盲目跟風。
5?只重食材,不重合理烹調
在今天的中國,烹調所導致的營養問題非常嚴重,美食節目里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不管什么食物,都往油鍋里一扔,過油、油煸似乎成為必要的步驟。
試想一下,這樣的烹調方式可取嗎?低脂肪食物,扔油鍋里一過還能是低脂肪嗎?
很多時候,烹調加工方法變了,食物的健康特性也會隨之改變。比如雜糧本身有益于預防糖尿病、高血脂,但添加大量起酥油和糖漿,做成雜糧餅干,又是油又是糖的,還能有多大的健康作用呢?恐怕只是個心理安慰。
國情教育大講堂???
《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第一輯)》是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暨中央和國家機關離退休干部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前15講的內容精華,大講堂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衛健委、全國老齡辦、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主辦,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承辦,是一場高規格的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活動。
大講堂以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幸福老年人為主題,緊扣人口老齡化形勢、老齡政策法規,并由老齡政策法規的執行者和制定者、國際國內有著重要影響力的老齡智庫專家、學者,以及在營養、心理、運動、中醫養生、慢病調理等諸多領域的一線知名專家組成。國家衛健委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吳玉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心血管知名專家洪昭光、胡大一等百余位領導和專家,都是大講堂宣講團成員。
《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大講堂(第一輯)》,除了可以享受文字閱讀的樂趣外,還可以掃描書中的二維碼,通過音頻、視頻的形式同步看書、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