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了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牽動了所有人的心,疫情信息成為了我們所有人近期最關注的一個事情。
在這樣的疫情背景之下,心血管病患者如何做好健康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近日,京東大藥房平臺邀請了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心血管分會副主任委員、總干事劉梅林教授,就心血管病患者的問題進行了在線解答。
心血管病的患者是不是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如果感染的話,病情會更加的嚴重嗎?
答:這段時間大家都處于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而這種緊張的狀態之下,大家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心血管系統,尤其是發動機會不會出現問題。對心血管病的患者而言,大家肯定是特別關注,在這疫情期間自己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 一方面,在我們得到的信息里,可以看到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后,心血管病的患者死亡率更高的,但是到目前為止,盡管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高,但并不是完全由于心血管病直接導致死亡而是一些間接的原因。另一方面,如果心血管病患者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那么我們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惕,因為他們的病情比一般的人群更重,也更容易導致突發事件。 當然,在目前的狀況下,我們看到了很多由于嚴重的病毒感染導致的死亡。其實這里面包括了很多沒有任何心血管病史的年輕人。所以需要進一步的,更多的通過臨床的研究去證實相關問題。 在這個特殊的疫情時期,心血管病患者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到醫院去就診?到醫院就診的流程和路徑跟過去有沒有什么不同?
答:我們特指的心血管病患者,這里面包括了心臟及腦血管病的患者,因為心腦血管病從來是不分家的,這些患者如果病情穩定,在沒有特殊的需要,是不需要到醫院去就診,除非要到醫院去取藥或者有一些特殊的需要的時候。 在什么情況之下,我們應該考慮必須到醫院就診: 首先,心腦血管病患者如果病情不穩定的時候是要必須去的。因為這個人群經不起拖延,一旦延誤最好的救治時機,會導致更大的威脅。 其次,如果一個心腦血管病的患者,發燒又有接觸史,先去發燒門診去排查又沒有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如果不發燒,既沒有接觸史,比如頭暈、心絞痛發作等情況,還是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如果說是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而不需要看急診只是到門診就診。提醒大家要關注,北京市最近關于門診病人要提前預約的規定。各位患者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定,原則上情況穩定,可去可不去醫院,建議不要去,但是如果說不穩定的情況,一定不要害怕傳染而不去就診。目前來看北京市政府在整個的防控體系做的非常好,各個醫院都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自己做好防護,應該還是很安全的。 去醫院就診時,如何進行防護?
答:如果說不是像湖北武漢那么嚴重的感染的地區,出門戴好口罩,注意做好手部衛生,去到醫院不要過多的接觸其他的物品,不要到觸摸太多的雜物。回家以后,好好洗手通風消毒,這些如果做好的話,應該說還是非常安全的。 在疫情期間,心血管病患者的不良情緒(焦慮、抑郁)會變得更加的突出,不良情緒會對心血管病患者造成負面的影響嗎?我們應該如何去建議他們解決這個問題?
答:情緒實際上是可以導致很多疾病的加重,尤其心血管病患者是非常容易受情緒影響的。 一方面,在疫情期間無論是焦慮還是抑郁都,是非常不利的。比如,有些患者因為聽到了很多不好的信息,害怕自己被感染,出于一種焦慮或者是休息不好,再加上室內有隔離出不去,則非常容易引起一些癥狀,比如說像胸悶、呼吸困難、憋氣等,這些癥狀非常容易和心血管病的一些癥狀,混在一起。 另外一個方面,在這些癥狀出現前后可能還會伴有本身的一些臨床表現。比如,一個高血壓的患者在焦慮緊張的情緒背后,他很容易出現血壓的波動,這里面可以表現為血壓忽高忽低,在進一步的焦慮、緊張情緒之下,血壓有可能會高的非常多,如果這時候不能夠有效的緩解自己的情緒的話,那可能就會導致繼發的一些癥狀,包括心絞痛發作,頭暈等心血管事件的這方面的問題。從而,也導致了更高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的幾率。所以,在整個疫情期間,首先盡量的保持情緒的平穩,減少過度的刺激,對一些焦慮抑郁的心態應該做適度的調整。 此外,還是要根據平常有沒有在這方面得到過很好的醫療,比如說有一些患者在過去一直服用一些針對焦慮、抑郁方面治療的藥物,在疫情期間,一定要堅持用,不要隨便停藥。當然,如果說排除了這些因素的影響,對一個心血管病的患者大部分可以跑保持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