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資訊
養老行業缺乏專業人才,當你老了誰來護理?
發布時間:2023-03-31
來源:養老人才
瀏覽:496

養老行業缺乏專業人才,當你老了誰來護理?

?

摘要:福建省泉州市的養老人才現狀如何?有哪些問題?人才隊伍如何加強建設?近日,有記者針對這些問題走訪了泉州市部分養老機構和中、高職學校,本文為記者調查走訪結果,結果從養老機構人才數量、專業性,從事養老護理的年輕人情況、養老專業辦學情況以及留住養老力量等幾方面做了闡述。

?

關鍵詞:養老人才;養老機構;護理員;人才培養

?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在黨和國家重大規劃和政策意見引領下,我國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一系列新成就,但同時也要看到,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專業人才特別是護理人員短缺便是問題之一。

那么,泉州的養老人才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問題?未來應如何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養老機構專業人才屈指可數

記者走訪了多家養老機構發現,泉州養老行業目前嚴重缺乏養老從業人員,年輕專業人才更是屈指可數。多家養老機構的負責人表示,如今的養老早已突破傳統模式,具備護理、醫療、營養學等相關知識的綜合性人才缺乏。

?

從業人員少?專業人才缺乏

1997年出生的王佳欽畢業于福建生物工程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如今已經是龍人伍心金秋家園的副院長。他所在的養老機構里,養老相關專業畢業的工作人員僅有4名。

在王佳欽看來,養老院很需要相關專業畢業的人才,不能只有文化水平有限的護理員。“很多護理員連最基本的文字記錄都做不到,口語表達能力也不好,難以跟老人交流。”

在東石鎮敬老院,護理員基本都是初中以下學歷。“年輕的招不進來,而年紀大的文化水平偏低。”東石鎮敬老院院長葉文賜說道。

“其實現在幾乎所有的養老院都缺人,留不住年輕的專業人才一直制約著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泉州溫晴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詩坤分析,對于養老行業的發展,資金只是一方面問題,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才是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他認為,“現在很多人才進來后感覺不適應,主要是對老年人的突發疾病、日常問題的應變能力和處理能力不足。如果學過醫療知識,這方面會更加輕松。”

?

招聘難度高?人員年齡偏大

“很缺乏護理員”,是記者走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談起養老服務人員的招聘問題,葉文賜直言很難。半個多月以來,他通過朋友圈、網絡、中介(家政中心)等途徑發布招聘公告,至今仍未招到人。目前養老院的10名護理人員需要照顧44名老人,捉襟見肘。“忙起來跟打仗一樣,有的老人要喂食,有的老人有情緒,都需要護理員及時照料。”

泉州溫晴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從2018年至今參與運營10家養老和護理機構,運營床位近千張。該公司總經理王詩坤介紹,護理員在養老機構所占的比例高達80%,年齡集中在40—50歲,很多都是下崗、務農、外地退休的人員。“愿意從事養老行業的就是這些人。”然而,招聘這類護理員也存在問題,“過年前這些護理員基本上都會回家,養老院人手就更不足了,過完年,一部分護理員可能就不愿回來繼續干這行了。”

?

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不高

在養老院,有不少護理員告訴記者,他們到養老院工作需要頂著一定壓力。“周圍的人會議論你怎么去養老院服侍老人,工作時間長,工資也才4000元。”在龍人伍心金秋家園,59歲的護理員王女士說,她做護理員一年多,剛開始時也十分猶豫。

葉文賜介紹道,在東石鎮敬老院,護理員每天需要工作12小時,采取兩班倒的制度,白班是早上8點到晚上8點,夜班是晚上8點到第二天8點,而這些護理員的工資一般在4500元左右。

溫晴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的護理員也是12小時工作制度,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中午12點后長者休息了,值班的2個護理員才可以稍微輪流休息一下。平均工資也是4500元左右。”該公司員工鄭齊元介紹道。

?

為何從事養老護理的年輕人不多

為何年輕人不愿意選擇養老行業?記者和幾位年輕的養老從業人員交流發現,養老行業里重體力、待遇低、渠道窄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年輕人就職意愿低、退出率高。

?

“實際操作起來真的很不容易”

2001年出生的陳蔓玲是泉州醫高專首批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去年6月,她在學校的安排下到洛江區龍人伍心金秋家園養老機構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

“從前臺接待開始做起,慢慢地開始帶老人做早操、做游戲,后來到房間里幫助老人做護理。”談及工作與在校學習的差距,她坦言:“盡管學校有實操課程,但和養老院比起來還是有些不同。比如給老人洗澡、翻身、換紙尿褲等,實際操作起來真的很不容易。”

陳蔓玲說,她第一次面對失能老人時,還是有點接受不了,不過現在已經慢慢習慣。談起畢業后的計劃,她想繼續在養老行業里嘗試一兩年,看看情況再做打算。她身邊的同學,很多都在備考“專升本”,希望取得更高的學歷以獲得更多的選擇。

?

“上班第一天就有換工作的念頭”

2019年從華光學院畢業后,黃祿資進入了養老行業,從一線護理員做起,目前已是石獅市寶蓋鎮禾康長者照護中心的常務副院長。

“當時報這個專業是為了家人。”黃祿資的奶奶患有阿爾茨海默癥,常年需要看護。看到奶奶的遭遇,他不禁聯想到父母年老時可能也會需要陪伴和照顧。當年填報志愿時,“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令他眼前一亮,他就此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黃祿資坦言,上班第一天就產生過換工作的念頭,后來因照顧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看著老人的精神狀態在他們的照料下一天比一天好,成就感油然而生,他就此堅持了下來。

從事養老行業3年以來,黃祿資的父母也逐漸理解、支持他的工作。他也深感這個行業需要更多年輕人加入。“跟我同屆同專業的同學有100多人,但畢業后真正從事這一行業的僅有10多人。”

?

“會感到害怕,因為實在太苦了”

同樣畢業于華光學院的鄭齊元如今在溫晴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工作。在學校時,他做過社工,初步了解了真實的養老行業。“護工稀缺、工作強度高、要值夜班。”這是他對養老行業的第一印象。

“剛開始從事這一行業會感到害怕,因為實在太苦了。很多同學也都是這么想的。”鄭齊元說,他曾坐在門口陪失智老人聊了一整個晚上。當了護理長后,他發現老人可能出現的情況多種多樣,他慢慢適應并堅持了下來。

然而,像鄭齊元這樣堅持下來的人很少。他告訴記者,去年畢業時,30多名同學中只有5人從事養老行業。

?

養老專業辦學“摸石頭過河”

據了解,目前泉州已有多所學校開設養老相關專業。記者走訪了高職院校華光學院和中職院校泉州農校。

?

傳統觀念影響?招生遭遇難題

記者來到華光學院時,2021級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的學生正在上《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實訓課程,陳海生老師正拿著注射器為學生們講解如何給長者喂食。

該校老師林映麟介紹,華光學院從2016年起開設養老專業,是泉州最早設立的。她坦言,近年來的“養老熱”更多是在政府、政策層面的熱度,還未能形成學生的“就業熱”,目前大多數的年輕人及其家長對于“老年服務”還難以接受。

“招生是個難題。”林映麟表示,大多年輕人認為從事養老服務并非體面的工作,就讀的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可度不高,甚至有學生覺得自己讀的專業是“端屎端尿”的工作,委屈得哭了。很多學生在入學第一年有過轉專業的想法與行動。

泉州農校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專業主任林臻也表示,養老相關專業招生比較困難。該校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專業于2020年開設,2020年招收31人,2021年僅招收18人,中途還有學生轉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的觀念沒改正過來。其實這專業和傳統的養老不同,我們的培養方向是有護理性質,又帶有社會統籌性質的社會工作者。”林臻說道。

?

專業建設困難?師資力量薄弱

“除了招生難,專業建設也十分不易。”林臻坦言,專業在開始籌建時就相當困難,“因為專業涉及護理、管理、物聯網、職業道德素質等課程,綜合性很強,怎么把這些課程融合在一起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師資力量比較薄弱也是問題之一。”林臻說道,作為福建省第一所開設養老相關專業的中專學校,該校目前主要的專業老師只有兩名,平時還要請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到學校任教。“后續要繼續建設,宣傳、師資、實訓設備都是問題,路還很難走,需要相關部門的支持。”

?

升學渠道狹窄?被動改變專業

“缺乏持續貫通的專業培養體系,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年輕人選擇養老專業。”王詩坤表示,泉州學校的養老專業沒有本科,只有中專和大專,而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專升本”,這樣就相當于離開了養老行業。

華光學院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2021級學生吳飛群坦言,她考慮畢業后進入養老行業,但目前還是有“專升本”想法,只是沒有養老相關的本科專業可供選擇。“只能選公共管理大類的專業,如果有養老的專業,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報。”她說。

泉州農校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專業2020級的班主任吳迪茵也提到,不僅是大專,中專在這個專業的升學渠道也是受限的。由于專業大類的所屬問題,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沒有什么高職院校可以選擇。

?

各方共同努力留住青春力量

促進養老行業的發展,破解養老人才缺乏的難題道阻且長,這絕不是一方就能夠解決,而是需要政府、養老機構和學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

加強宣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記者從泉州市民政局了解到,2019年12月,市民政局、財政局聯合出臺《泉州市養老護理崗位工作人員獎補辦法(試行)》。在入職獎補方面,規定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全日制畢業生在所供職養老機構工作滿3年的,給予一次性入職獎補3000元;高等院校全日制畢業生及技工院校全日制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在所供職養老機構工作滿3年且未獲得前款入職獎補的,給予一次性入職獎補6000元。在職獎補方面,養老護理人員在養老護理崗位滿3年但未滿10年的,給予一次性在職獎補3000元;滿10年且未獲得前款在職獎補的,給予一次性在職獎補12000元。

為了讓更多學生愿意留在養老行業,林映麟認為,政府首先應加強對養老行業的宣傳,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養老行業的真正形態。其次,可以加大對養老服務專業的政策扶持,特別是招生方面,可減免該專業學生的學費等,并提高養老從業人員的人才津貼。

?

以賽促技?提高人員社會地位

2020年12月8日至15日,市民政局聯合市總工會、市人社局、市婦聯舉辦泉州市首屆民政行業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參賽人數近80人。該競賽一等獎獲得者被市總工會授予“市五一勞動獎章”、市人社局授予“市技術能手”、市婦聯授予“市三八紅旗手”,二等獎被市總工會授予“市金牌工人”。

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負責人表示,通過競賽促進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養老院的服務質量提高,同時也提升養老護理員的社會地位和職業榮譽感。下一步,市民政局將繼續舉辦民政行業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由各縣(市、區)先舉辦競賽,然后將優秀人才逐級推薦參加市賽、省賽。

?

教育引導?培養學生職業情懷

“教師的引導在人才的培養上十分重要。”林臻表示,為了更好地留住養老人才,目前他們學校前期主要致力于建立起學生對養老的認知,并且通過專家講座進行強化,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懷。

林映麟也認同此觀點:“學校可以完善實訓基地的建設及專業價值觀的輸入,讓更多的學生提前模擬未來工作場景。同時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就業思想的轉變,協助其樹立信心。”

?

校企合作?雙向提升行業吸引力

“要促進養老行業的發展,養老機構和學校都要承擔起養老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的重任。”在王詩坤看來,養老機構能做的事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讓一線有條件的從業人員進高校當實操課老師。還可以將養老機構作為學校的實訓基地,給予學生實踐的平臺,讓他們了解、認可養老行業。此外,校企合作也可以幫助養老院的護理人員提升理論水平。

“我們也很希望能跟學校合作,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整個養老行業,也能讓一線護理員學到更專業的知識。”葉文賜說道。

此外,林映麟認為,養老機構也應完善人才培養和職業發展路徑,以及薪酬水平的調整機制,讓行業能夠對學生產生更多的吸引力。

?


記者 魏曉芳 郭芳蓉 實習生 林心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香蕉国产精品麻豆亚洲欧美日韩精品自拍欧美v国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伊人电影|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6 |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欧美韩国精品另类综合|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欧美亚洲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操视频|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