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失智老人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為教育部的第二批“1+X”資格證書制度試點之一,為解決中國特殊養老服務行業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開辟了嶄新局面。充分運用學?;旌纤兄频霓k學優勢,將失智老人照料護理職業技術等級證書和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工作的專業技能培養方案加以有機融合,這樣既有利于學校開展“1+X”資格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也提升了社區養老服務實力。
?
關鍵詞:失智老人;人才培養;“1+x”證書
?
“1”和“X”的含義
對“1+X”證書制度相關的含義進行理解和參透是推進該制度落實的先決條件。其中“1”指的是學歷教育文憑,它代表著受教育者的學歷水平,具體可以分為中專、大專、應用型本科等教育層次;“X”指的是職業技能登記證書,它能夠直觀地反映出擁有者相關職業技能的綜合水平,根據職業技能的能力不同可以分為初級、中級、高級這三種。
“1+X”的證書制度能夠培養出能力較強的高級復合型人才,能夠幫助產教進行深度的融合?!?+X”證書制度體系體現了相應崗位的能力需求,同時能夠反映出個人為滿足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和技能,能夠幫助學習者全面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技能操作水準與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
?
失智老人照護職業技能教育和“1+X”認證制度的融合策略
?
(一)加強書證融通
學校需建立“學做合一”的培養模式,加強社會實踐教育,按照培養學生能力特點加強實踐性教育,尤其重視以校內、課外實踐教育結合的多種形式,形成“認識實踐課程+校內實訓課+暑期病院、健康管理機構見習+課堂實訓專周+健康管理機構跟崗、頂崗實習”的五位一體的實踐性教育系統,使學員可以切實了解到失智老人照護的專業技能,進一步提高“1+X”失智老人照料護理技術知識等級證書的含金量。
?
(二)加強證書教學與護理技能實踐經驗融合
在具體的“1+X”失智老人照顧護理等級證書制度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可運用虛擬場景教學的方式,對學員進行角色分配,并讓班級的學員之間進行角色交換,同時老師們也在現場對學員進行引導。在現場虛擬的教育環境中,學員是活動的主體,而老師則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導者。學員與教師間的零距離溝通與交互,既能夠使老師掌握學員正在學習的實際情況,也能夠協助學員找到自身的實際問題所在,以構建和完善學員的護理技能體系。同時,老師還可選擇項目的訓練法。在授課之前,老師通過提前介紹具體的護理課程,明確具體護理流程、重要護理技術以及注意事項等,使學員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護理技術訓練。
?
(三)推動校企合作緊密發展,帶動專業與行業同步發展
學校在進行專業指導和培養的過程中,可以與教育和培養相結合。學校應響應國家變革的號召,準確地為企業和社會提供指導方向,在專業化準備工作中建立指導性教育培訓基地,并通過現場互動、常識性演練和其他方式,最終獲得專業化照護技能;同時國家政府應該為推進轄區內失智老人照護事業的深度合作做準備,可通過校企緊密結合的方式探索科學合理的融合培養模式,企業可在教育過程中溝通工作,安排專門的一對一輔導展示,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又可以滿足社會對高質量的失智老人照護人才的需求。
?
?
來源:養老人才